首页 > 林石城 > 十面埋伏 > 夕阳箫鼓

夕阳箫鼓

演唱者:林石城 / 中国音乐家大系 / 胡炳旭 / 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

专辑:十面埋伏

    夕阳箫鼓 林石城(琵琶)/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/中国音乐家大系

    作曲:古曲,陈子敬传谱

    整理:林石城

    编配:高为杰

    琵琶独奏:林石城

    指挥:胡炳旭

    乐团: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

    专辑:十面埋伏

    制作:中国龙企划组合

    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演奏人员名单

    琵琶演奏/林石城

    乐团指挥/胡炳旭

    乐队首席──

    笛子/何青松

    箫/张维良

    唢吶/丁怀成

    笙/杨宗成

    古筝/林玲

    阮/苗晓云

    高胡/鲁建明

    二胡/曹德维

    中胡/朱霖

    大提琴/张昆明

    打击乐/陈本治

    誉满海内外乐坛,由琵琶领奏、丝竹乐合奏的《春江花月夜》以及【李芳园琵琶谱】中的《浔阳琵琶》、【汪昱庭琵琶谱】中的《浔阳夜月》,它们都是由琵琶古曲《夕阳箫鼓》衍变而来。琵琶曲《夕阳箫鼓》的曲谱,根据现有资料,最早见于清乾隆、嘉庆年间(约公元1736-1820年)浦东派【鞠士林琵琶谱】手抄本中,分七节(段),共一百八十九板,各段并无小标题文字;《夕阳箫鼓》的标题,可能出自宋代诗人徐元杰《湖上》:「夕阳箫鼓几船归」的诗句。十九世纪二、三十年代之后,柳尧章(汪昱庭的学生)将本曲改编为丝竹乐合奏曲,分十段,曲名称作《春江花月夜》,每段小标题又作了更改。

    本专辑中林石城大师演奏的是最早起用小标题文字的陈子敬传谱,由他亲自加以整理并请作曲家高为杰编配民乐小乐队谱的《夕阳箫鼓》,全套为箫鼓相间之声,以中老弦「b」音为鼓声,子弦「g」为箫声,这两个音贯穿着全曲,这是一首合尾变奏乐曲,也是琵琶文套名曲,在聆听之余能体会到古人郊游时心中的美好感受,以及祖国山水的无比秀丽旖旎之情。

    [00:11.08]夕阳箫鼓 林石城(琵琶)/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/中国音乐家大系

    [00:23.82]作曲:古曲,陈子敬传谱

    [00:30.16]整理:林石城

    [00:36.89]编配:高为杰

    [00:40.15]琵琶独奏:林石城

    [00:45.12]指挥:胡炳旭

    [00:50.28]乐团: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

    [00:55.66]专辑:十面埋伏

    [01:03.31]制作:中国龙企划组合

    [01:16.55]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演奏人员名单

    [01:24.35]琵琶演奏/林石城

    [01:31.76]乐团指挥/胡炳旭

    [01:36.49]乐队首席──

    [01:40.80]笛子/何青松

    [01:45.89]箫/张维良

    [01:51.29]唢吶/丁怀成

    [01:56.06]笙/杨宗成

    [02:02.54]古筝/林玲

    [02:08.56]阮/苗晓云

    [02:13.20]高胡/鲁建明

    [02:18.38]二胡/曹德维

    [02:25.96]中胡/朱霖

    [02:31.32]大提琴/张昆明

    [02:36.40]打击乐/陈本治

    [02:48.40]誉满海内外乐坛,由琵琶领奏、丝竹乐合奏的《春江花月夜》以及【李芳园琵琶谱】中的《浔阳琵琶》、【汪昱庭琵琶谱】中的《浔阳夜月》,它们都是由琵琶古曲《夕阳箫鼓》衍变而来。琵琶曲《夕阳箫鼓》的曲谱,根据现有资料,最早见于清乾隆、嘉庆年间(约公元1736-1820年)浦东派【鞠士林琵琶谱】手抄本中,分七节(段),共一百八十九板,各段并无小标题文字;《夕阳箫鼓》的标题,可能出自宋代诗人徐元杰《湖上》:「夕阳箫鼓几船归」的诗句。十九世纪二、三十年代之后,柳尧章(汪昱庭的学生)将本曲改编为丝竹乐合奏曲,分十段,曲名称作《春江花月夜》,每段小标题又作了更改。

    [05:48.80]本专辑中林石城大师演奏的是最早起用小标题文字的陈子敬传谱,由他亲自加以整理并请作曲家高为杰编配民乐小乐队谱的《夕阳箫鼓》,全套为箫鼓相间之声,以中老弦「b」音为鼓声,子弦「g」为箫声,这两个音贯穿着全曲,这是一首合尾变奏乐曲,也是琵琶文套名曲,在聆听之余能体会到古人郊游时心中的美好感受,以及祖国山水的无比秀丽旖旎之情。

《夕阳箫鼓》歌词